唐錫懷,1940年生,湖南株洲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56年考入湖南陶瓷研究所學藝,長期從事陶瓷美術創作和工藝實踐。對陶瓷雕刻中的刻、堆、鏤、捏有很深的造詣。1959年、1964年、1979年、1987年四次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設計制作陳列藝術瓷。1974年創作的《刻花描金薄胎瓷碗》是其陶瓷藝術巔峰之作,著有《談陶瓷雕刻表現技法》、《簡論刻花設計要求》等。
大球泥是湖南生產釉下五彩瓷器優質的原料。它是高嶺土中含鋁高、含鐵最少的一種優質泥土。產自懷化地區,據傳泥礦中球泥已開采枯竭。
由于泥礦地方沒有生產陶瓷廠家,大球泥就被拖到附近的洪江瓷廠去生產,所以后來又被稱為“洪江泥”。
洪江瓷廠自有了這種優質材料后,在上世紀50-60年代間,派出了一大批學員到醴陵學習釉下五彩工藝,從泥釉配方、色料配制、成型工藝、彩繪、到藝術設計,還包括雕刻、雕塑等,含括了全套制瓷技術。加上各相關單位的技術人員不時地到洪江瓷廠進行技術指導,進行實驗,設計畫面等,這樣大大的提高了洪江瓷廠的產品質量,特別是當時洪江瓷廠生產的東方茶具與其它日用瓷套具等在全國有名,深受大家的喜愛。由于材質好,質量高,同時瓷器出口并創匯,在業屆產生了極好的影響。
洪江的大、小球泥,它是高嶺土中質地優良的一種。在性能結構上都差不多。但這兩種特殊的材質礦上已枯竭。留下極少的一部分未風化完全的,含硅高、硬度高不宜做瓷。
大球泥作為一種高性能的泥土 因其量少,因而做高檔藝術瓷更合適。但在考慮做這個工作時,還應多進行一些技術研究,充分利用其它的材質與其配合,采用相關材質來代替,減少大球泥的用量。使大球泥材料使用壽命更長,材料畢竟是有限的。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原所長李維善曾親赴大球泥產地懷化考察,同時也到洪江,為“毛瓷”的制做,為湖南陶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洪江,由于有文化地域優勢,加上有優質的大球泥,利用醴陵技術優勢使大球泥成為“毛瓷”專用材料而載入歷史史冊,這一點要感謝那些曾為其做出貢獻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