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泥原礦產區位于溆浦、黔陽、懷化三縣交界處的青界嶺,緊鄰隆回縣白馬山花崗巖區的西部,屬于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崗巖——中細粒黑云母花崗巖。主要礦物成份有長石、石英、黑云母、電氣石等。由于地質作用,被析離出少量的5-20cm的球狀斜長花崗巖體,偉晶巖脈、長石脈等填充在后期節理裂隙中,其中球狀斜長花崗巖為高嶺土礦的母巖,大部分被風化后成為大球泥,大球泥即斜長偉晶花崗巖風化的殘留物。
縱觀整個礦體布局,呈不規則的螺旋漏斗狀,礦體上大下小,礦帶直徑約85米,總面積約5900㎡,礦狀陡立,礦體邊緣呈75 -85度 向下傾斜,約100米深處脈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湖南省建設局地質隊曾先后兩次對該礦進行了較全面的地質勘探,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勘探報告。報告中提交出G1+C2級高嶺土礦儲量約四十余萬噸,其中G1級高嶺土儲量為9.7萬噸,長石遠景儲量16萬噸,而大球泥儲量只占G1級高嶺土比例的5%左右。洪江瓷廠在此獨家開采,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共運回大小球泥近4000余噸,和當年勘探的報告情況基本一致。這些球泥運回洪江后,主要用于出口瓷生產,為國家出口創匯做出了很大貢獻。此后的十余年間,探礦人員也曾多次在附近山脈探找到一些小礦,僅朱家山發現70cm厚的礦脈,曾被洪江的新湘瓷廠采掘幾十噸中小球泥,運回該廠投入生產使用,但質量相對較差,做出的瓷器品質不高。
由于青界嶺礦區的特殊地質構造,分布在水平方向的礦石質量很穩定,頂部的AL₂O₃含量均在38%以上,TiO₂+Fe₂O₃占0.2%左右,K₂O+Na₂O占0.4%左右,SiO₂占46%左右。但分布于垂直方向礦石的化學成份和物理性狀有一定變化,隨著采掘深度的深入,自上而下AL₂O₃的含量有規律地逐漸降低,SiO₂、K₂O、Na₂O、CaO的含量則不斷增加。因此大球泥品質也就有一定的差異,其主要指標AL₂O₃的含量都在35%-41%之間。
大家一般把直徑10-20CM的稱之為大球泥,3-5CM的稱之為小球泥。當年大球泥和小球泥被挖掘出來之后,人們對它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以及窯坯工藝性能一無所知。因此,黔陽地區及洪江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帶領技術人員到工業發達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借用科研院所的專業設備,對大小球泥做了多次檢測。將大小球泥樣通過熱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其礦物組成主要是多水高嶺石和高嶺石,其次是石英,含少量云母、電氣石。多水高嶺石結晶微細,雙折射率極低,近乎均質性;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云母呈鱗片狀,細而彎曲;墨云母具多色性,平行消光;電氣石正突起高,表面有橫裂紋,一軸晶干涉圖,負光性。球泥的構造為粉砂泥質球狀結構,定名為多水高嶺石粘土巖。
大球泥小球泥的化學成分
大球泥小球泥窯泥物理性能測定
大球泥經過物理性能與窯泥工藝性能檢驗表明,它是一種三氧化二鋁含量很高,三氧化二鐵含量極少,還含有微量稀有元素,對瓷器的物理性質起著特定作用;它白度達到80以上,化學成分接近高嶺土理論成分,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球狀高嶺土,是世上少有的稀缺非金屬資源。根據它的物化組成和窯泥物理性能,最適宜制造高級日用細瓷和高檔藝術陶瓷。但由于探明的儲量已枯竭,留存于世的大球泥極其有限,所以要審慎使用。